在广州医科大学建校65周年、广州医科大学金域检验学院建院10周年之际,作为校庆、院庆系列高水平学术活动的“重头戏”,11月8-9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3年医学检验教育学术研讨会暨广州医科大学建校65周年“院士论坛”在我校召开。
开幕式现场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指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主办、我校承办。会议主题为“新医科新战略:创新驱动,质量引领”。会议围绕大会主题组织包括院士报告、专家报告、课程思政案例交流、临床案例交流、教改论文交流、校企交流、校企圆桌研讨等多场学术交流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广医,聚焦当今医学检验教育面临的核心问题,共同探讨医学检验教育的改革发展大计,推动医学检验教育的质量与水平提升。
开幕式
我校党委书记唐小平教授主持开幕式
我校党委书记唐小平主持论坛开幕式。他表示,医学教育是国家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和动力源泉,对于促进健康中国战略、保障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以本次会议为契机,积极分享前沿研究成果,持续深化交流合作,在促进医学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贡献更多智慧力量。
我校校长赵醒村教授致辞
校长赵醒村在致辞中表示,65年来,广医在科教兴国、健康中国的建设中勇立潮头、走在前列,谱写了一曲矢志卓越、奋楫图强的医学教育华章。检验医学是医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此次大会对于推动新医科建设、助力医学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推进我校“双一流”建设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钟南山院士讲话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广州国家实验室主任、我校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院士在开幕式上讲话。他提出,广医人要“埋头苦干追梦想,环顾四周抢先机”,通过艰苦奋斗可以一步一步实现梦想,但是这还不够,我们需要洞察社会,发现医疗战线所急需的方面并抢占机会,在学科建设中有所作为。
他认为,医学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创新。“我经过了60多年的医疗实践,我们每前进一步都是靠创新。”他提到,广医与金域校企联合建立检验系的教育模式,使得该专业发展很快,培养的学生能动手、能干活、能创新,这就是创新在教育中的作用。创新必须贯穿在学生教育之中,要在广医的本科阶段培养创新精神。创新一定要实现转化,能转化为临床决策中供医生使用的产品,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
他谈到,不同于美国倡导的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模式,中国科技工作者在培养过程中更应该强调IMH教育模式(创新、使命感和人文)在追求创新的同时要有团结协作精神,更应有使命感。
“诺贝尔奖获得者总是强调兴趣是最大的驱动力,但在我们国家,作为科学工作者,我们必须有使命感,全力以赴完成国家提出的目标。”他说道,当年在大力研发抗疟药物时,同学屠呦呦一头扎进中医药研究中,最后提取了青蒿素,最终让全球数亿人从中受益,这就是使命感。
“我们需要团结,需要共同协作,做好这个工作,不要总在pk,这是我们中国学生和科研工作者需要的素质。”
徐克前教授讲话
郭立教授讲话
孙维杰教授讲话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3年医学检验教育学术研讨会组委会主席、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医学检验系主任徐克前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郭立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监事长、吉林省教育厅原党组书记、高校工委书记孙维杰教授在开幕式上讲话。
院士论坛
在“院士论坛”上,四川大学魏于全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范先群院士、西湖大学杨健院士分别作主题为“生物技术在医学的应用”“ 新时代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医工交叉创新发展——柠檬酸生物材料的背后故事”的学术报告。三位院士所作的学术报告高屋建瓴、视野开拓,既是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报告会,也是一场高质量的医学教育盛宴。
魏于全院士作主题为“生物技术在医学的应用”的报告
魏于全院士是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华西医院临床肿瘤中心主任,长期从事肿瘤生物治疗的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和临床医疗,对肿瘤生物治疗做出了重要贡献,相关成果已在Nature Medicine, PNAS, Blood等国际期刊发表。在报告中,魏于全院士以经典的案例和自身的经验展示了生物技术如何提升医疗水平,并由此创造了一系列产业化的成果,实现了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应用。
范先群院士作主题为“新时代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实践与思考”的报告
范先群院士是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兼任上海市眼眶病眼肿瘤重点实验室主任。他是著名的眼科专家,长期致力于眼眶病和眼肿瘤的临床治疗与基础研究,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 Cell Stem Cell、Science Advances等期刊发表论文190余篇。在报告中,范先群院士坚持问题导向,理论联系实际,对于医学人才培养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为其他高校卓越医学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启发。
杨健院士作主题为“医工交叉创新发展——柠檬酸生物材料的背后故事”的报告
杨健院士是西湖大学讲席教授,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主任,校长助理。曾任美国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生物工程系副教授,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正教授。曾获美国自然基金会早期职业研究奖,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工学院杰出研究奖。杨健院士在报告中分享了一个有趣的柠檬酸的故事,他创建了柠檬酸生物材料开发方法论,开发了一系列多功能柠檬酸生物材料,并将诸多发现付诸于应用,经过近17年打磨,最终成功走向产业化,成为医工交叉创新发展的典范。
我校副校长胡丙杰教授主持院士报告
专家报告
9位专家学者分享了各自在医学检验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提出了关于医学检验教育的创新理念和路径。
王维民教授作主题报告
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王维民教授作了题为“坚持医学教育标准,推进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报告,讲述了坚持医学教育标准对于提高医学教育发展质量、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性。
徐克前教授作主题报告
徐克前教授作了题为“人工智能对医学的影响”的报告,阐释了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对医学领域带来的促进与嬗变。
吕建新教授作主题报告
检验诊断关键技术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常务委员、线粒体疾病检验医学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原杭州医学院党委书记吕建新教授作了题为“新时期检验医学教育改革的思考”的报告,探讨了检验医学教育在新时期的改革发展路径。
交流与研讨环节
在分会场活动中,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就《榜样的力量——急性髓系白血病检验》等14项课程思政案例、《论一例红系参数异常、温浴无法解聚的红细胞凝集原因分析》等13项临床案例、《疫情下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等17篇教改论文进行了分享和深度交流研讨,为推动医学检验教育的创新发展献计献策。
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闫海润教授分享教改论文《疫情下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慧慧主管技师分享课程思政案例《榜样的力量——急性髓系白血病检验》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学院郭爱云主管技师分享临床案例《病例报道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1例》
会议还专门设置了校企交流和校企圆桌研讨两个模块,与会的高校专家学者与有关企业负责人围绕医学检验领域校企合作的现状、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讨,共论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与产教研合作前景。
广东医科大学副校长刘新光教授、我校金域检验学院副院长邓小燕教授在交流期间分别作了题为“校院企协同、科教产融合培养适应大检验发展的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改革与实践”“五融双创助力国家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报告。
刘新光教授作报告
邓小燕教授作报告
三诺生物传感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少波作校企交流主题发言
校企圆桌研讨
与会专家参观金域医学实验室
研讨会还安排了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室参观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在金域医学讲解员的带领下进行实验室的模块参观。专家们认真聆听、记录和讨论,并对实验室的先进设备、前沿检验技术和科学的理念等方面表现出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