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金域检验学院2025年工作安排,为帮助研究生新同学尽快融入学院大家庭,增强归属感,依托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不同年级研究生之间的学习互动与合作进步,10月28日下午,金域检验学院2025级研究生迎新联欢会暨第四期研究生学术沙龙活动在番禺校区A2-632会议室顺利举行,学院科研办主任王立富教授、学生第一党支部书记李珍老师以及各年级研究生50余人参加活动。
迎新联欢会——“携手共进 启航新征程”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2025级研究生迎来了崭新的研究生生涯。
活动伊始,学院科研办主任王立富教授代表学院对2025级研究生新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向新同学们致以诚挚问候,并感谢大家选择加入学院这一温馨而又充满学术氛围和创新精神的大家庭。他希望每位同学在未来的学习和科研生活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潜力,积极探索学术前沿、勇于挑战自我,在科研、创新和团队合作中取得优异成绩。同时,他也鼓励大家主动参与学院各类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为自己的成长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学院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王教授的寄语让新生们深切感受到学院的关怀与期望,纷纷表示将以饱满的热情开启研究生阶段的新篇章。

随后,各年级同学依次进入自我介绍。在交流中,同学们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为未来在学习生活中的互帮互助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迎新联欢会设置了趣味游戏“点数求和”环节。每位同学背后贴有一个数字,只能观察其他同学的数字,大家通过组队合作,力求达到任务要求。游戏不仅考验团队协作和策略思考,还增进了同学间的交流与沟通。
迎新环节精彩继续,随着“K歌争霸赛”拉开帷幕,活动气氛推向高潮。现场的同学们纷纷展示才艺,用歌声表达热情与活力。无论是独唱还是合唱,大家都全身心投入,现场掌声和欢呼声此起彼伏,欢声不断。大家尽情展示才艺,彼此之间的互动和默契也进一步加深,为同学们留下了难忘的开学记忆。

此次迎新活动不仅丰富了新生的入学体验,帮助新生快速融入集体,也展现了学院研究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相互了解、增进友谊的平台,促进不同年级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同学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研究生生涯,团结互助、共同进步,勇于追求卓越,携手共创美好的未来。
学术沙龙——“交流思维 激发科研灵感”
当天,由学院研究生分会主办的2025年第四期研究生学术沙龙同步开展,分为文献汇报与学术科普和实验技术分享两大环节,旨在通过学术交流促进学院研究生的科研思维碰撞、提升学术能力。
文献汇报环节
首先,欧阳梓望同学与邓佳成同学一起汇报文献《Extracellular vesicles from lung tissue drive bone marrow neutrophil recruitment in inflammation》。两位同学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解肺组织在炎症状态下通过细胞外囊泡调控骨髓中性粒细胞动员的新机制。研究揭示,肺源性细胞外囊泡可进入骨髓并激活中性粒细胞生成与募集,其内部携带的炎症介质是关键驱动因素。通过阻断细胞外囊泡的释放或相关信号通路,可以显著抑制骨髓中性粒细胞动员及外周炎症反应。这一发现为系统性炎症机制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也提示细胞外囊泡有望成为未来诊断和治疗靶点的潜力。
汇报结束后,李珍老师提出了针对性问题,并给予了细致点评,两位同学认真聆听并积极回应,展现出扎实的文献阅读能力和良好的科研思辨素养。


随后,周博宇同学和陈笔航同学合作汇报文献《Differential signalling requirements for RIPK1-dependent pyroptosis in neutrophils and macrophages》。文献揭示了RIPK1依赖性焦亡在不同先天免疫细胞中的信号差异,通过系统性比较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基因敲除模型,发现两种细胞均可发生RIPK1依赖的焦亡,但在信号通路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巨噬细胞中,RIPK1主要通过激活caspase-8介导Gasdermin D裂解并触发典型焦亡;而在中性粒细胞中,焦亡过程对caspase-8的依赖性较弱,更倾向于通过RIPK3-MLKL或Gasdermin E等替代通路介导细胞死亡。该研究首次揭示了RIPK1介导焦亡的细胞类型特异性调控机制,为深入理解不同免疫细胞在炎症反应中的死亡模式与功能差异提供了分子依据。


学术科普与实验技术分享
文献汇报环节结束后,便开始学术科普与实验技术分享环节,多位同学分别就前沿技术与实验方法进行交流。
张丽嬴同学首先分享了当前备受关注的基于CRISPR-Cas9的基因敲除技术,系统介绍了从原理到验证的完整流程。汇报内容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充分展示了该技术在基因功能研究和疾病模型构建中的广泛应用潜力。在交流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围绕CRISPR-Cas9基因敲除技术的具体操作步骤、实验应用及潜在局限等方面踊跃提问。针对同学们的疑惑,张丽嬴同学耐心细致地进行了解答,不仅加深了大家对该技术原理和实践要点的理解,也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对前沿基因编辑研究的兴趣。

赵艺娜同学从定义、研究流程、相关研究成果、局限性及其未来发展方向为大家分享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的相关知识,并结合典型研究成果,生动诠释了GWAS在揭示疾病易感基因和分子机制方面的关键作用。

何颖欣同学围绕外泌体研究与实验方法进行分享,从外泌体的提取、鉴定到临床应用进行系统梳理,并结合自身经验,针对当前外泌体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夏银骁同学进行透射电镜实验技术分享,他详细讲解了透射电镜样品在制备、固定、染色及成像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与注意事项,为大家提供了实用参考。

苏诗雨同学带来了免疫荧光实验技术分享,从实验原理到注意事项进行了全方位讲解,并结合实例提出了实验操作中的优化策略。

活动最后,李珍老师对整场学术沙龙进行了总结。她充分肯定了同学们的精彩表现,并鼓励大家在未来科研道路上注重思维创新、方法严谨与团队合作。同时,她也提醒大家近期广东地区基孔肯亚热疫情形势严峻,要加强个人防护,注意宿舍卫生,保障健康安全。
我院学术沙龙系列活动作为研究生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展示成果、分享经验和激发创新思维的宝贵舞台,也推动了学院科研氛围与学术文化的建设。以迎新联欢会与学术沙龙为载体,促进了师生间的沟通与协作。同时,通过交流与互动,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启发科学思维、提升综合能力,激励研究生在科研道路上勇于探索、不断进取,助力个人成长打下坚实基础,以青春之力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和学校“双一流”建设,为国家科技进步与人才强国战略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