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金域检验学院2025年工作安排,3月27日,学院2025年第一期研究生学术沙龙活动在番禺校区科技大楼328会议室举行,学院科研办公室主任王立富教授、学生第一党支部书记李珍老师以及研究生代表近20人参加活动。

首先由周颖璇同学分享《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的构建》,她向大家介绍了变应性鼻炎的概念,构建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的意义以及具体构建方法,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机体暴露于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构建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通常选用卵清蛋白或者屋尘螨等过敏原通过腹腔注射和滴鼻激发结合的方式刺激小鼠或大鼠模型进行造模。通过行为学计数、血清因子检测以及鼻粘膜病理等指标对模型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接着由陈明杰同学分享流式细胞术,他介绍了流式细胞术的样本制备。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简称FCM)是一种以流式细胞仪为检测手段,对单个微粒(通常是细胞)进行快速、准确、客观、同时检测多参数,并可以对特定群体加以分选的技术。 流式细胞术通过“单细胞流→激光激发→信号采集→数据分析”的流程,实现对细胞群体的精准解析,是免疫学、肿瘤学、干细胞研究等领域不可或缺的工具。其核心在于将细胞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转化为可量化的光信号,从而揭示复杂的生物学信息。
李圳垚同学分享了无缝克隆技术。无缝克隆(Seamless Cloning)是一种无需限制性内切酶和连接酶的DNA重组技术,通过同源重组原理将目标片段精准插入载体。无缝克隆技术有三个关键步骤: 引物设计、线性化载体、重组反应,较传统分子克隆技术更高效和准确。
接下来是由刘宇恒、吴俊伟、杨兰梦茜、何颖欣、苏诗雨、夏银骁分享文献《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hijacks host macrophages-derived interleukin 16 to block phagolysosome maturation for enhancing intracellular growth》,这篇文献分别从IL-16 的来源、IL-16 的作用、探究IL-16使Mtb在巨噬细胞中生存的机制、IL-16如何干预吞噬体的成熟、IL-16抑制Rev-erba表达的机制、通过体内实验验证IL-16在体内的作用等方面介绍了白介素16在结核分支杆菌感染病程中的作用。
然后是沈茂婷、张浩名、蒋清杨、赵艺娜、张丽嬴进行文献汇报《Astrocytic LRP1 enables mitochondria transfer to neurons and mitigates brain ischemic stroke by suppressing ARF1 lactylation》,在这篇文献中他们围绕星形胶质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展开介绍。从体外细胞水平和体内动物模型展开实验,然后分析临床脑脊液样本,最后论证了星形胶质细胞LRP1通过抑制ARF1乳糖化,使线粒体转移到神经元,减轻缺血性脑卒中。该组同学们选的文章很好,尤其是同学们分析的逻辑清晰,给研究相关方向的同学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在交流讨论环节,参会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并从研究内容、方法、创新点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与会研究生积极发言,就各自的研究领域和感兴趣的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我院学术沙龙系列活动作为研究生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分享科研经验和激发创新思维的宝贵机会,通过相互学习拓宽学术视野,启发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推动国家现代产业学院的高质量发展,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